月色照影

搬运机器丨不看私信丨微博同名

第三季08随笔


1,一开始这段策安的语气才是属于萧策安的正常态度。他面对兰舟时格外温柔,只因对象是兰舟而已。

 

“特别”和“独一无二”,就是感情戏里双标的本质以及好吃之处了~

 

 

2,策安性子确实像萧方旭,父子俩连少年时代的声音都有点像。

这段镜头剪辑串联起了萧方旭、阿木尔、白茶。

彼时一无所有的三个人,是在茶石河流淌的命运起点。

 

整段节奏紧凑而适当,衔接流畅而自然,每个人的风格都鲜明而独特,很完美。

 


3,原文中有大段对白茶的描写。而广播剧用:

被卖的开端→海日古的母亲→翠情放权→小银蕾

四部分加上配音老师的声音气质来塑造白茶的形象并解释白茶的行为逻辑。

 

小银蕾的志向与命运跟白茶是一样的,而她们的儿子长成了完全相反的样子,令人叹息。

 

 

4,海日古的叙述串起了整个故事,这是广播剧的处理。但必须说明的是,在原文中这都属于旁白,海日古其实并不知道这么多事,更不知道这么多当年的细节。他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

 

 

【按时间顺序】

①萧方旭→阿木尔→白茶,三人的起点;

 

②然后从海日古母亲的视角进入白茶视角:

海日古的母亲→翠情放权→小银蕾

 

③沈卫剿匪→响马退到大漠→海日古等返回格达勒→小银蕾病死→白茶死亡。

 

④海日古说到白茶突然死亡,这使兰舟想起了那个梦。

 

兰舟之前做过一个关于敦州王府的梦,当时他还不知道那个梦意味着什么。

虽然有记忆,但这个深藏的记忆只停留在幼童的眼中。记忆模糊加不甚理解,所以长大的兰舟无法对这个梦产生清晰的认知。

只有当海日古说出白茶的结局之后,兰舟才能用成人的思路复刻出幼时曾看到的场景。

那是沈卫在小兰舟面前杀掉白茶的情景。

小兰舟当时哭也不是因为碰掉了茶壶。虽然在意识上他不懂发生了什么,但在本能上孩子知道失去了母亲。

 

兰舟不只想起了这个梦,他想到了更多。

白茶死去→吉达成了阿木尔的爪牙→雷惊蛰在为边沙做事。

沈卫杀死白茶→阿木尔得到格达勒→边沙入侵沈卫兵败→纪雷指控沈卫通敌。

 

“这才是中博兵败案的开端。”

所以兰舟终于发现,白茶的死亡正是中博兵败的开端。

而中博兵败,是大周以无可挽回之势持续溃败的开端。

 

 


上帝视角——从更深层意义上说:

 

白茶死后,阿木尔收回格达勒。

通过格达勒的蝎子,阿木尔掌握了许多情报,窃取了大周的粮食武器等资源。中博建兴王沈卫就是他的合作者。

直到六年前,天时地利人和,阿木尔连中博军行图也拿到了。边沙入侵,沈卫退避,中博兵败。

 

同时白茶的死,意味着沈卫最终选定了立场。

沈卫对白茶是有感情的,他下手前并非没有犹豫过。

但他还是下手了,而且是在兰舟面前。这个行为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负担,令沈卫彻底放弃了大周,放弃了自己也放弃了兰舟。

 

所以,在很多角度上来说,白茶的死都标志着局势进入到了一个糟糕而失控的阶段。

这是更深层意义上的“中博兵败案的开端”。

 

 

 

 

 

5,报幕之后这一段,是区别于第4点的另外一个视角。第4点可以说是白茶视角或者端州视角,而报幕后是同时期的阒都视角。

 

【按时间顺序】是这样:

光诚帝时期,齐惠连提出“黄册入籍”。

黄册入籍使迅速崛起的萧方旭掌握了一定的独立军权,离北铁骑开始扩张。

阿木尔这段台词正说明当时边沙是处于下风的。大周皇帝年富力壮,文臣清明武将悍猛,君臣相携举国同心,阿木尔没有任何机会。

然后,阿木尔发现了格达勒。

再然后,是阿木尔、沈卫与白茶三方之间的角力,直至白茶死亡,格达勒落入阿木尔手中,沈卫也彻底倒向了阿木尔。

 

这一整段原文的细节点非常多。

 

 

 

6,白茶死后,格达勒落入阿木尔手中。海日古的叙述告一段落。

 

然后策安开始提出问题(同时也是作者向读者解释细节):

既然白茶肯庇护他们,那海日古为什么要回格达勒?

他们既然已经回了格达勒,那为什么现在又出现在中博?

答案很清晰,就不多说了。

 

 

7,我想说明一下的是,齐惠连的黄册入籍制度对格达勒没有本质影响,更不存在连累白茶之类。

白茶与阿木尔争夺的是格达勒的混血儿。而只要边沙继续掠夺强暴大周女子,格达勒就会一直存在。

 

部分混血儿容貌有异,注定无法在大周生存。跟推不推行户籍无关。

在本书中,黄册入籍制度最大的意义是离北铁骑得以成立。

 

 


8,策安与兰舟开始重新梳理中博兵败。

 

 

中博兵败,实际是【阿木尔】、【沈卫】和【阒都】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策安跟兰舟不知道。他们没有读者视角。

 

两人的已知信息是:

阒都世家为了填补亏空,放边沙进入大周;

而边沙进入大周后,目标明确势如破竹。

 

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

第一,阒都世家用什么方式,诱导边沙在特定时间进入大周?

第二,边沙又用什么方式,做到进入大周后目标明确有的放失,彻底摧毁中博六州使之成为大周无法修补的烂窟窿?

 

所以这两个问题说明了两件事。

第一,阒都这边可以向边沙传递情报,诱导边沙在特定时间进攻。

第二,边沙那边有来自大周的情报,使他们可以对中博地形和军事分布有深入了解。

 

而最终,中博兵败六州被屠这个结果证明,

【第一】是假象,【第二】才是现实。阒都给边沙的情报出现了问题,边沙对中博的了解却是真实有效的。

 

这两方的交汇点,就是端州的沈卫。

沈卫自阒都而来前往端州,那是可以接触到阿木尔的地方。

世家给了沈卫异姓王的位置,放沈卫来中博,是令沈卫接触阿木尔寻求可乘之机。而沈卫接触阿木尔之后产生了立场上的动摇——他本来就是极端自私自利的人。

他杀掉白茶,是为阿木尔去除阻力。

 

剧情进展到这里,对兰舟和策安来说,“中博兵败”这幅拼图才真正完整。

 

 

 

9,如果有听众觉得这段难以理解,是因为此时谈话的这几方——策安、兰舟、海日古以及“你”——这四方的信息进度是不同的。

 

例如:

策安和海日古,不知兰舟看见过沈卫杀白茶;

海日古不知白茶为何突然死亡,做出了错误的推测;

而策安认为按照海日古的推测,“沈卫通敌”就无法成立——但沈卫确实通敌了。

 

三人中,兰舟的信息进度是最快的,所以他推断出:沈卫是双面间谍,并最终背叛了大周。

 

 

 

而“你”——也就是读者——的信息进度理论上是最快的,比兰舟还要快。

但如果跟着这三个人不同信息进度的思路走,就会被搞晕。

所以前32分钟,其实是策安与兰舟的思考分析过程。

 

 

 

10,将进酒里,很多人说话都带着强烈的主观倾向和目的性,所以需要读者从这些对话里提取真实有效的信息。这也算是小酒的阅读难点。

 

如果读者被动地跟着书里每一个发言者的思路走,就必然会被搞晕。因为里面每一个人都既有各自的立场和目的,又有各自的局限和错误。(包括主角)

 

或者这么说,书中人的想法与观点都不完全正确,也不全面。但“你”得到的信息是正确和全面的,只是需要自己总结出来。

 

 

 

11,前32分钟是策舟关于中博兵败的梳理,后面就进入到海日古与兰舟的谈判阶段。

简单说,就是海日古想借中博府君的东风抢地盘,为了取信兰舟开始信口开河,结果被策安和兰舟共同嘲讽。

忽悠不成功,海日古只好表示,可以为兰舟卖命。

兰舟的回答则是,你们人太少了我不稀罕。

于是海日古说,他可以提供蝎子和阿木尔的情报——这些肯定是离北铁骑目前急需的。

 

 

 

12,原文确实写了策安给兰舟换药。这段对话是扩写。后面策安这段推测也是原文,只不过调换了顺序。

 

 

 

13,这个亲吻非常缱绻,是温柔相依的感觉。兰舟受伤了,策安本来就不会做什么。而且对时常分离、相聚又匆忙的两个人来说,这样静谧气氛里小声聊天也是很温馨很难得的。

 

尤其,兰舟能放松地躺在策安怀里说出这些话,是策安长久以来细心照顾温柔爱护的成果。

 

面对这样的兰舟和兰舟的不安,策安的回答十分认真慎重。

 

看起来他在讲述自己过去的心事,在袒露自己曾经的弱点,但其实策安想传递给兰舟的是——你有的痛苦我也有过,你不是孤独的。

沈泽川有属于沈氏的一部分,比如血脉;但同样有属于理智、光明、开阔、希望的一部分,比如“兰舟”。

这些都是“沈兰舟”,是萧策安心动的沈兰舟。

 

(我算不上是作者粉,但97写的小酒让我对她充满了无限的好感。兰舟与策安的人设与心态变化实在太生动太丰富太有层次了。)

 

 

14,兰舟跟颜何如谈话有这么几个目的:

第一,兰舟想搞清楚,颜何如有没有向边沙提供过武器装备。如果不是颜何如那必然有别人。

第二,颜何如脑子灵活又有野心,为什么不跟着阒都干呢?阒都到底是帝都,还是比中博强很多的。——这一点,颜何如倒是痛快说了:薛修卓不准备容忍颜氏,所以颜氏无法与阒都合作。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两人进入谈判合作阶段。当然,兰舟身为府君有着绝对优势。

 

颜何如很危险,但兰舟仍要用他。首先,有钱有门路的颜何如可以解决目前很多问题;再者,兰舟想靠拿捏颜何如来拿捏启东粮食,进而挟制戚竹音。

 

颜何如试图讨价还价,但他小命还在别人手上,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他后来反复作死也是想找回主动权)

 

 

 

15,费盛那句“哎你过来”好逗。宝木老师也是非常专业而且经验丰富的配音老师。费盛演绎得非常出色,时常会有一些看似不显但细品十分绝妙的语气。

 

 

16,戚尾说北上讨伐翼王,戚竹音转移了话题。戚竹音并不想去打翼王。

 

17,当前的局势,戚时雨的姨娘一月还能花几万两,让人无话可说。

 

18,松玉这段,搜罗旧书和节制喝酒两点是出自原文的扩写。

 

 

19,翼王的存在很尴尬。他举兵时,没想到沈兰舟这么难搞;等他意识到斗不过茨州时,后悔也来不及了。他夹在沈兰舟与戚竹音之间,知道自己撑不了多久,也只能寻欢作乐活一天是一天。

不过有趣的地方在于,兰舟指望着翼王挡在面前吸引启东的注意力,所以暂时不打算动翼王;戚竹音呢,也不想动翼王。

戚竹音如果打了翼王,就得面对沈兰舟;打了沈兰舟,就得面对离北铁骑;对上离北,输了不用提,勉强赢了——那边沙怎么办?到时两方战场由她一个人扛?就算她全力扛住也是元气大伤,到时孤立无援,谁来保全她?阒都又不可靠,萧策安就是前车之鉴。

 

到现在戚竹音还迟迟不肯动,太后和姚温玉都看出来了。

 

至于,太后为什么不强令戚竹音出兵呢?

因为阒都没有皇帝,太后无权强令戚竹音出兵。

 

 

 

20,虽然是剧里加的词,不过我很喜欢策安这句“咱们到家了”。

 

 

21,讲一点我很喜欢小酒的地方吧,也是我觉得小酒作为权谋向原耽很成功的地方——就是书中人物思考问题的方式。

比如海日古和戚竹音。

海日古跟兰舟谈话时谈了一大堆白茶如何过去如何,谈自己可怜的母亲,谈上一辈的交情,目的是降低兰舟的防备心,拉近距离和关系。后面又说长得好看之类,更是胡说八道不知所谓。

看起来憨厚可爱,可这只是海日古的伪装。

他真正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获得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本质上,他跟吉达并无不同。

他们的区别在于,一方相信并愿意屈服于自己的父族,一方不相信也不愿意屈服。但他们的最终追求是一致的——获得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在这个目标之上,一切所谓往日情谊、长辈交情、正义立场,都是矫饰。

 

 

而戚竹音,她思考问题也是很成熟很实际的。

她作出的选择,当然也有离北交情和萧家友情方面的考虑,但并不是全部,甚至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她要考虑家族,要考虑手下的士兵,要考虑自身的处境,要考虑离北、边沙、阒都的关系,更要考虑未来。

她的行为方向,是各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而不只是单纯的情分、单纯的理念或单纯的利益。

这种思维模式,十分符合掌握三十万兵马的大帅身份。

 

 

海日古与戚竹音的思维模式都很典型。不过归根结底还是说明,作者在写作时有十分清晰的判断以及非常成熟的思路。

 

 

 

 

评论(2)
热度(97)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月色照影 | Powered by LOFTER